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加纳共和国政府贸易协定

时间:2024-06-03 11:23:3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57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加纳共和国政府贸易协定

中国政府 加纳共和国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加纳共和国政府贸易协定


(签订日期1989年7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加纳共和国政府为了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扩大和加强两国间的贸易关系,现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两国政府按照各自国家现行的法律和规章,采取适当的措施,便利、加强和发展两国间的贸易。

  第二条 为了实施本协定第一条之目的,两国政府鼓励各自国家的企业和组织开展短期和长期的合作与商品交换。

  第三条 在双边贸易关系上,两国政府将在各自国家中有关进、出口和过境商品的法律和规章范围内,就各自国家对关税、其他一切捐税和费用的征收和政府现行规定及其手续,包括进、出口许可证的发给及发给的手续等方面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

  第四条 上述第三条规定不适用于:
  1.缔约任何一方为便利边境贸易而给予或可能给予眦邻国家的优惠、特权和豁免。
  2.缔约任何一方已经给予或可能给予关税联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或货币区成员的优惠、特权和豁免。

  第五条 本协定项下货物的进、出口应根据各自国家现行的进、出口和外汇管理规定,由中国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和加纳授权机构签订商业合同进行。

  第六条 在本协定范围内进行交换的商品价格,将按照国际市场价格确定。

  第七条 缔约双方同意在各自国家中举办贸易博览会和展览会,并为组织和举行这种展览会相互提供必要的便利。
  博览会和展览会所用的物品及样品,只要不出售,应按照两国现行的有关规定免除关税。

  第八条 按本议定书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或加纳共和国购进的商品,未经出运国有关当局的书面同意,不得转口至第三国。

  第九条 在实施本协定过程中,两国间一切有关贸易和服务的支付均以缔约双方同意的可兑换的货币进行。但本协定并不限制两国授权机构现有的或可能达成的各种形式的易货和补偿贸易的协议。

  第十条 本协定自签字之日起临时生效,在经双方政府履行各自的法律程序并相互通知之日起正式生效。

  第十一条 本协定有效期为二年。如期满前三个月缔约任何一方未以书面通知另一方终止本协定,则有效期自动延长二年,并以此法顺延。

  第十二条 缔约任何一方可以通过外交途径以书面向缔约另一方提出要求修改本协定。本协定条款的修改需经双方一致同意。

  第十三条 本协定期满,其各项条款对本协定有效期内签订的现有合同和未了合同仍然适用,直至合同完全执行完毕。
  本协定于一九八九年七月二十七日在北京签订,文本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加纳共和国政府
    代  表             代  表
    郑拓彬              顿·阿瑟
    (签字)             (签字)
  假释的撤销是指对假释犯在假释考验期内违反有关规定,予以收监执行剩余刑罚的制度,其虽有违假释发动者的初衷,却是维护假释制度权威、保证行刑调控机能顺畅所必需的。在假释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一般将假释的撤销区分为应当撤销和可以撤销两种情形。但我国刑法只规定了应当撤销情形,即对假释考验期间又犯新罪、发现漏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监管规定的,一律应当撤销假释。对于犯新罪和发现漏罪撤销假释,笔者认为其符合假释制度的初衷,但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有关部门监管规定是否一律应当撤销假释,却值得商榷。理由如下:

  首先,我国正处于法制快速发展的时期,每年颁布或修改的法律法规数以百计,现行有效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多达几千部,如果再加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规定,即使深谙法律的专家也不可能完全掌握,而如果严格执行该条款的话,绝大多数假释犯的最终结局就是重回监狱。因此,任意的扩大行为所违反的规定的并将之作为强制性根据,不符合假释制度的基本原理。

  其次,假释的撤销应当以罪犯具有人身危险为要件。轻微的或偶然的违反假释规定的行为,并不能因此证明罪犯具有了人身危险性。除非严重违反假释规定,如恶意、多次地违反,经监督机关和监督人员警告、劝诫后行为仍无明显转变的假释犯,才已经显示出了相当的人身危险性,如不撤销假释收监执行监禁刑罚,任其自由发展下去,极有可能实施更加严重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危及社会秩序,对这样的罪犯撤销假释才有必要。

  再者,假释考验期既是一个对罪犯的监督管束期,也是一个积极的给罪犯以帮助的救助期。实践证明,罪犯出狱之初是其最危险的时期。由于长期脱离社会,往往造成出狱者在心理甚至生理上一时难以适应。因此,罪犯的行为反常是必然的,对其的监督管束、爱护帮助也就成为必然。如果罪犯假释出狱后都能正常适应社会生活,我们也就没有设置假释考验期之必要了。对假释犯,我们不能对其提出比一般社会成员更高的要求,这是违背行刑规律的。

  扩大假释的适用是我国假释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而如果不对假释撤销的条件予以相应调整,对假释考验期的违规行为区别对待,就会造成大批的假释罪犯重新收监,对冲假释扩大适用的效果。假释适用的“前松后紧”无疑将浪费前期适用假释的司法资源,不利于罪犯的改造,有悖行刑社会化理念。因此,笔者建议在我国假释撤销制度中应明确假释的“可撤销情形”,同时在撤销程序上予以完善。

  1.规定可撤销情形。考虑分级设置考验标准,合理地设定假释撤销条件。具体建议如下:根据获假释犯行为的危害性、主观恶性,将假释的撤销分为应当撤销、可以撤销两种情形。在假释考验期内发现获假释的犯人有漏罪或严重违法、重新犯罪的,应当撤销假释;考验期内一般违法的,则属于可撤销假释的情况。对可撤销假释的情况,由撤销假释的决定机关根据假释罪犯在假释考验期间的整体表现、违反假释考验期规定的主观过错、悔改表现,是否属于初犯、偶犯等情形进行综合评定,对确属主观恶性较小、行为后果较轻的不宜撤销假释,可对其进行教育警告,同时还可引入治安处罚或要求缴纳假释保证金,敦促其严格遵守假释考验期间的规定。

  2.构建假释撤销公开庭审程序。“程序参与原则”是“最低限度程序公正标准”之一,构建假释撤销的公开庭审程序,并让假释执行主体和假释犯参与到庭审程序当中,有助于实现假释撤销的程序公正。具体到实务中,在审理撤销假释案件时,法官如果经书面审查认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在询问假释犯后,假释犯对假释执行主体认定的事实无异议,且未发现假释执行主体有违法办案的情况,可以采用书面审理的形式。如果经书面审查认为案件事实不清楚,或发现假释执行主体有违法办案、刑讯逼供情况及当事人对假释执行主体认定的事实有异议,应采取公开开庭审理的形式,此时检察机关应派员出庭监督。

  3.赋予假释犯辩护权和申诉权。程序正义的最基本要求是:与诉讼结果有利害关系或者可能因该结果蒙受不利影响的人,都有机会参与到诉讼中,并得到提出有利于自己的主张和证据以及反驳对方提出的主张和证据的机会。因此,在这一涉及假释犯被剥夺自由及其他重要权益的司法活动中,只有假释犯以主体而非客体身份参与程序,构建起由控诉、辩护、裁判三足鼎立的诉讼模式,才能增加假释撤销程序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假释犯的权利才可能得到保障,程序的结果才可能公正。故而,在立法上应当明确假释犯以诉讼主体的身份参与诉讼,并赋予其相应的诉讼权利,使其有机会充分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以增强法院撤销假释决定的正确性。参照刑事诉讼法犯罪人的权利,应明确规定假释犯享有知情权,有权要求被告知撤销假释的指控所依据的事实与法律;明确规定假释犯享有要求以公开庭审的方法进行假释撤销的司法审核的权利;明确规定假释犯享有辩解权、聘请律师辩护权、申请回避权、要求重新勘验检查或鉴定、向法庭提供证据等权利。

  (作者单位系福建泉州市人民检察院)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航道管理条例》的决定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航道管理条例》的决定

(2010年9月29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决定对《江苏省航道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删去第十二条。

二、将第三十七条第一项修改为:“未缴纳或者未缴足船舶过闸费的。”

三、将第四十一条第二款修改为:“航道管理机构执法人员可以在水上检查站、航道、码头、港区、停泊区以及施工作业场所,对船舶使用航道以及航道内施工作业等实施监督检查。”

四、删去第四十四条。

本决定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江苏省航道管理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