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成立卫生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技术指导组的通知

时间:2024-06-26 18:01:1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68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成立卫生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技术指导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成立卫生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技术指导组的通知


卫办农卫发[2004]4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
为了更好地指导和总结浙江、湖北、吉林和云南四省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推动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根据国办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4]3号)的要求,决定成立卫生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技术指导组(以下简称技术指导组)。技术指导组接受国务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卫生部农村卫生管理司的领导和管理。
一、人员组成
技术指导组由卫生行政人员和相关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共同组成。
二、主要职责
1、承担对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技术指导,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重大政策、措施的落实;
2、固定专人定期对浙江、湖北、吉林和云南四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进行调研、指导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与地方共同总结经验,完善方案;
3、及时向卫生部报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情况及有关重大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参与讨论有关政策措施的完善;
4、参与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培训和有关研究工作。
三、工作安排
1、由技术指导组专家、各省推荐专家和卫生部农卫司有关人员等组成四省固定联系组。四省固定联系组要明确责任制,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督导计划。保证每季度调研一次,每次至少两周,在调研后一周内形成调研报告,并提交技术指导组会议讨论。
2、由各省推荐2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作为四省固定联系组重点进行调研、跟踪和指导的联系县。
3、非四省固定联系的专家,依工作需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委托或组织的专题调研和有关研究。
4、技术指导组每季度末月召开一次会议,听取有关四省的情况汇报,讨论各地合作医疗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有关政策建议。如工作需要可随时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四省基妇处处长、试点县卫生局局长及其他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5、各位专家在调研工作中要注意加强与各省卫生厅和省级专家的协作和沟通,共同发现和培育典型,协助总结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
6、各位专家要保证参加技术指导组的有关会议和调研活动,差旅、食宿等费用由农卫司提供。

附件:1、卫生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技术指导组成员名单
2、四省固定联系组人员名单
3、四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重点联系县名单

二○○四年四月一日


附件1:

卫生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技术指导组成员名单

李长明 国务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
王禄生 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张振忠 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胡善联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郝 模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毛正中 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叶宜德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教授
刘尚希 财政部科研所研究员,中国财政学会副秘书长
应亚珍 财政部科研所副教授
于生龙 中医药局原副局长,研究员
刘永华 河北省卫生厅顾问
张黎明 上海嘉定区世界卫生组织初保合作中心副主任

联络员:聂春雷 卫生部农村卫生管理司处长
傅 卫 卫生部农村卫生管理司助理调研员


附件2:

四省固定联系组人员名单

浙江省
组长:郝 模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成员:郭 清 浙江杭州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
张黎明 上海嘉定区世界卫生组织初保合作中心副主任
联系人:张朝阳 卫生部农村卫生管理司副司长
湖北省
组长:毛正中 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成员:陈迎春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副教授
蒋家林 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讲师
联系人:诸宏明 卫生部农村卫生管理司主任科员
吉林省
组长:刘永华 河北省卫生厅顾问
成员:孙平辉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
姚 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副教授
联系人:聂春雷 卫生部农村卫生管理司处长
云南省
组长:王禄生 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成员:万崇华 云南昆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邢宇英 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联系人:傅 卫 卫生部农村卫生管理司助理调研员


附件3:

四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重点联系县名单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开化县
湖北省:公安县、长阳县
吉林省:蛟河市、镇赉县
云南省:弥渡县、禄丰县





关于加强生物制品和血液制品管理的规定(试行)

卫生部


关于加强生物制品和血液制品管理的规定(试行)

1982年5月20日,卫生部

规定
生物制品(本规定指菌苗、疫苗、血清、类毒素等,不包括体外用诊断用品)及血液制品(包括胎盘血制品)是防病、治病、战备、救灾和临床抢救急需的重要产品。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千百万人的安全与健康,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生产中必须具备必要的生产技术条件,严格的质量检定制度和严密的科学管理办法。为加强生物制品和血液制品管理,确保制品符合国家的法定标准,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特作如下规定。
一、凡生产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的单位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
1.有适合所生产品种的工艺要求、合乎微生物操作的实验室,灭菌操作条件及保障安全的生产车间、辅助车间、冷藏设施以及相应配套的设备等。
2.有受过严格训练的主管技师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熟练的技术操作人员;能解决生产、检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有科学管理的职能机构,保证文明生产和正常的工作秩序。
4.有健全的检定机构,担负成品、半成品、原材料质量检验,确保制品合格。
5.坚持质量第一,制品质量必须符合《生物制品规程》的各项规定。不具备以上条件和要求的,不得进行生产,产品不准出售、不准使用。
二、生物制品和血液制品的管理权限:
生物制品统一由卫生部直接管理,由部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其他有特殊需要生产某种生物制品的省、市、自治区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所属单位,应由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中国医学科学院向卫生部报告,经卫生部批准后方得生产。
血液制品除部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外,省、市、自治区现已有生产并具备第一条规定条件的省、市、自治区血站等单位,在综合利用血液的基础上,可进行生产,但不得超过1—2个生产单位。血站等单位所生产血液制品的质量监督检验,由所在省、市、自治区药品检验所负责进行。
三、生产生物制品和血液制品的单位,由卫生部或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会同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或省、市、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批,发给营业执照。
四、领有营业执照或经批准生产的单位所生产的品种必须按第二条管理权限范围由卫生部或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审批,合格者发给批准文号。
五、其他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不准生产生物制品及血液制品。个别因科研需要,又无生产单位正常供应的品种,有关医疗卫生单位也需具备第一条规定的必要条件,经省、市、自治区或相当于省、市、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严格遵照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方可进行研制,研制品需经国家检定机构审核或检验同意后才能在一定范围内上人体试用。但不得进一步中试、投产。
六、各生产单位研制的新制品应按部颁《新制品管理办法》办理。
七、部颁《生物制品规程》是国家对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管理、生产和检定的基本要求,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生物制品规程》的技术规定和降低质量标准。不符合《生物制品规程》要求的制品不准发出。
八、纳入卫生部管理的生物制品品种及有部交生产任务的单位生产的血液制品,其生产、调拨、储
备计划由卫生部统一平衡、调配。省、市、自治区血站血液制品的生产、供应计划由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安排。生产计划编制后,生产单位要与使用单位签定供货合同(规定供货时间、地点、数量及特殊要求等),双方应严格遵守,凡已发出的制品发现质量不符合《生物制品规程》要求的,要予以调换或同意退货。违背合同造成损失者,要负经济责任直至法律责任。
九、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是执行国家对制品质量进行检查、检验和鉴定的专业机构,有权对生物制品和血液制品生产、使用单位的制品质量进行检查了解、抽样检验以及调阅制检记录,并有权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和低劣制品据情处理,各有关单位应积极协助,不得拒绝。遇有造成严重后果的质量问题和事故,要及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十、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的检定机构对本单位生产的制品负责质量检验,并填写制品质量合格证,对不合格的制品不得发出使用。生产单位的检定机构在业务上受国家检定机构的指导,有责任直接向国家检定机构或卫生行政部门反映制品质量的真实情况。单位领导人要尊重检定人员对制品质量的意见,对制品质量发生分歧意见时,由国家检定机构仲裁。
十一、各级检定人员应坚持原则,严肃认真,不得玩忽职守,执法犯法。如在质量问题上不坚持原则,又不向上报告,从而产生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
十二、进口的生物制品(包括双边科研合作对方提供的制品)、血液制品列为法定检验。生物制品经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验,血液制品经进口口岸药检所检验或委托有关单位检验,合格者方准进口上人体使用。违者由组织进口单位和接货单位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
十三、各生产单位对产品要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质量,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影响质量的关键问题,实行技术改造,力争创立名牌产品。要加强企业管理,降低成本,讲究经济效果。任何一种制品质量上不去,达不到规程的质量要求或反应事故多、效果不好,或不具备生产的基本条件,应停产整顿,整顿后经国家检定机构核查仍达不到要求的,要坚决下马。
十四、生物制品及血液制品的价格的制订及调整,按国家价格政策由卫生部统一管理。新制品的试销价格,由试制单位参照同类或近似产品价格自定,报卫生部备案;正式投产后,根据测算成本和薄利的原则,提出正式价格的意见,报卫生部审批。
十五、生产单位要不断改善经营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坚决制止经营中的一切违法行为和不正之风。对销售中搞“奖钱奖物”、请客送礼及畅滞产品搭配,要严肃处理。对哄抬价格、抢购、套购防疫和急救所需的紧缺制品进行投机倒把活动者,要坚决打击,依法惩办。
十六、经营及使用生物制品及血液制品的单位,要按《生物制品规程》规定妥为保藏,保管不善致遇热、冻结、变质、变色、安瓶裂纹及过期失效的制品,禁止销售使用。


关于重申严禁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命审题专业委员会委员参加有关医师资格考试社会活动的紧急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


关于重申严禁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命审题专业委员会委员参加有关医师资格考试社会活动的紧急通知


卫医考委办发[1999]第1号

医师资格考试命审题专业委员会委员,各有关单位:
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办公室1999年6月3日已发出《关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命审题专业委员会候选委员不得参加考试辅导资料编写的通知》,要求:“所有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命审题工作的专家都要严格遵守有关保密规定,做好保密工作。不得参加各种有关医师资格考试的考前辅导和社会上组织的考试题集和辅导资料的编写活动,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有关医师资格考试的机密内容”。但仍有一些单位以本单位部分专家参加了命审题工作,召开研讨会、编写辅导材料、开办辅导班,严重干扰了医师资格考试工作。为此,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对医师资格考试命审题专业委员会委员及推荐单位重申以下要求:
一、 医师资格考试命审题专业委员会委员没有将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命审题工作向单位汇报、传达的义务。各委员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有关医师资格考试的机密内容。
二、 严禁各委员参加各种有关医师资格考试的考前辅导和编写辅导材料、考试题集活动。
三、 医师资格考试命审题专业委员会委员推荐单位不得以本单位专家参加命审题工作为名,举行各种研讨会、讨论会、工作会和征订编写医师资格考试辅导资料、题集等。
四、 对于违反上述要求的,一经发现,永久取消委员资格,取消单位推荐委员资格五年,并向全国通报批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九九九年八月四日
抄送: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委员、有关部委
卫生部办公厅 一九九九年八月四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