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电磁辐射标准适用问题请示的复函

时间:2024-07-23 06:22:1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37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电磁辐射标准适用问题请示的复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

环办〔2004〕36号




关于电磁辐射标准适用问题请示的复函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你局《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国家现有两个电磁辐射标准适用问题的请示》(京环保辐字〔2004〕 162 号)收悉。经研究,现函复如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九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第十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是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制定的,该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单位和个人、相关的设施或设备,但不包括为病人安排的医疗或诊断照射。

  二、你局在环境影响评价和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工作中,应执行《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 
  

  二○○四年四月十二日




河南省地方煤矿管理条例(试行)(已废止)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


河南省地方煤矿管理条例(试行)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


(1984年12月25日河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 1985年1月4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试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煤矿的开办与关闭
第三章 安全与生产
第四章 组织与管理
第五章 奖励与惩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加快地方煤矿发展,促进我省国民经济繁荣,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煤炭资源属国家所有,不因土地使用权的变化而影响开发。本省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根据国家规划,由省煤炭工业厅安排,各级地方煤矿主管部门分级管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经批准不得开采。
第三条 大力发展地方煤矿,提倡各行各业自筹资金办矿,集体办矿,鼓励跨地区跨行业以及多种形式联营办矿,允许个人承包或个人投资办矿。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地方煤矿的领导,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第四条 本条例所称之地方煤矿,是指煤炭工业部直属煤矿以外的地方国营、集体、个人以及其他形式的煤矿。
第五条 各级地方煤矿主管部门负责本条例的实施。

第二章 煤矿的开办与关闭
第六条 地方国营煤矿的建设,应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按《地方国营煤矿设计技术若干试行规定》或《煤炭工业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
第七条 集体和个人开办煤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申请开采的井田范围内,资源可靠,有开采区域的煤层地质、水文、瓦斯、老窑等情况的资料;
二、有简要的开拓和开采设计方案,包括设计说明书和必要的设计图;
三、有预防瓦斯、煤尘、水、火及矿压等重大灾害的能力;
四、有可靠的人力、电力、物力和资金来源;
五、管理人员具有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
第八条 未经特别批准的煤矿,不得在下列范围内开采:
一、水体下及防洪堤坝的保护煤柱;
二、铁路、县级以上公路及桥梁的保护煤柱;
三、重要工业区、飞机场及国防工程设施圈定的地区;
四、县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文物保护单位及重要建筑物的保护煤柱;
五、煤和瓦斯突出的煤层或有突水危险的区域。
第九条 集体和个人开办煤矿,应向资源所在县煤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填写河南省矿产开采许可证登记表。煤矿主管部门应按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审批,符合条件的,发给开工证。办矿单位或个人持开工证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筹建许可证。 矿井建成后,批准办矿的
单位应组织验收,合格者由有关单位发给矿产开采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第十条 开办集体、个人煤矿的审批权限: 集体或个人开办煤矿,须经所在县煤矿主管部门审核,地、市煤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报省煤炭工业厅备案; 经省煤炭工业厅指定,地方煤矿多、煤矿主管部门技术力量强的县,可以审批集体或个人开办的煤矿; 在煤炭工业厅直属煤矿
、省营煤矿或国家规划开发的井田内办矿,其井田边界须经所在局(矿)同意,地、市煤矿主管部门审查,报省煤炭工业厅批准; 地方国营煤矿在自己开采的井田范围内自办小煤矿,由原批准办矿单位审批。
第十一条 变更办矿单位或办矿人,应经原发证机关批准。开工证、筹建许可证、矿产开采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不得私自转让或买卖。
第十二条 集体或个人开办的矿井报废或停办,办矿单位或个人应提出申请,并提供井下遗留资源的情况,经原发证机关审查批准,报省煤炭工业厅备案。 国营煤矿的报废或停办,按国家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 建立省地方煤矿开发基金,用于地方煤矿的发展、技术改造和安全措施。

第三章 安全与生产
第十四条 地方煤矿应认真执行《矿山安全条例》、《矿山安全监察条例》和《河南省劳动安全条例(试行)》。年产九万吨以上的煤矿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年产九万吨以下的煤矿执行《小煤矿安全规程》。凡安全设施达不到要求的,煤矿应及时采取措施,尽快解决。无法保证安
全生产的,煤矿主管部门应令其停产整顿或关闭。
第十五条 禁止独眼井开采,禁止使用自然通风和井下明火明电放炮、明火明电照明、明刀闸开关。
第十六条 地方煤矿必须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应有一名主要负责人主管安全工作,并配备专职安全人员。 各级地方煤矿主管部门应设置安全机构,配备安全人员,定期检查地方煤矿的安全工作。 地方煤矿比较集中的地方应建立矿山救护队。各煤矿应建立矿山救护辅
助组织。
第十七条 地方煤矿的矿长,技术负责人和从事安全、瓦斯检查、通风、放炮、机电维修及运转等特殊工种的人员,必须经过县级以上煤矿主管部门培训或考核,取得合格证方可从事本职工作,并保持相对稳定。
第十八条 地方煤矿应坚持正规开采,不断改进采煤方法,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善作业条件,完善通风、防尘、防火、防瓦斯、排水、提升、运输设施,逐步实现采、掘、运机械化。
第十九条 地方煤矿应当珍惜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回收率。凡放弃开采的煤层,应符合国家规定,禁止掠夺性开采。 地方煤矿主管部门应经常监督、检查地方煤矿的资源回收情况,帮助地方煤矿提高资源回收率。
第二十条 地方煤矿必须按批准的井田范围开采,禁止越界越层。相邻矿井必须按照规定,留设安全煤柱,禁止与邻井贯通。
第二十一条 地方煤矿必须按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维持简单再生产费用。 地方煤矿在建设时应节约用地,在生产时应注意复田。迁村购地复田所需费用按国家规定执行。

第四章 组织与管理
第二十二条 地方煤矿统一归煤炭工业系统管理。产煤量大的地、市、县应设立煤矿管理机构,负责地方煤矿的管理工作。 地方煤矿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和《河南省采矿管理条例》以及本条例,接受地方煤矿主管部门管理。
第二十三条 地方煤矿可以在社会上招聘技术、管理人员。
第二十四条 纳入省生产计划、产品分配计划和建设计划的地方煤矿,所需钢材、木材、水泥等主要物资,由安排计划的单位按省定标准商同煤矿主管部门直供到矿。
第二十五条 未纳入省调拨计划的地方煤矿产品,煤矿可以自定价格、自行销售。
第二十六条 地方煤矿应依法纳税。对确有困难的集体和个人煤矿,税务部门可以根据税收管理体制的规定,酌情减免税收。 对新开办的集体或个人煤矿,从投产之日起免征所得税三年。
第二十七条 除为地方煤矿提供服务的单位或个人可以收取服务费外,任何单位都不得任意向地方煤矿摊派费用。
第二十八条 集体和个人煤矿的税后利润,应按规定提取一部分,用于发展生产、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和职工福利。
第二十九条 地方煤矿应按规定发放劳保用品,做好生活福利、卫生保健、环境保护等工作,逐步实现安全生产、正规生产、文明生产。 地方国营煤矿的职工生活福利待遇应参照煤炭工业部直属煤矿标准执行。

第五章 奖励与惩罚
第三十条 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由有关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一、模范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和本条例,为加速地方煤矿发展作出显著成绩的;
二、坚持安全生产、正规生产、文明生产,成绩显著的;
三、在生产技术管理和资源合理利用方面成绩显著的;
四、有发明创造、重大技术革新和提出合理化建议取得显著效果的。
第三十一条 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或个人,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经济处罚,吊销矿产开采许可证,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一、徇私舞弊,违章批准办矿的;
二、玩忽职守,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
三、无证开采的及非法转让开工证、矿产开采许可证或变相买卖煤炭资源的;
四、越界越层开采的;
五、采富弃贫、浪费资源严重的;
六、对工人不按规定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的;
七、其他违犯国家有关规定和本条例的。
第三十二条 经济处罚由各级煤矿主管部门执行。受罚单位或个人在接到罚款通知书十天内,必须向指定银行如数交纳。如对处罚决定不服,在接到罚款通知书十五天内,可向上一级煤矿主管部门申诉或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交又不起诉者,煤矿主管部门可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三条 罚款交地方财政。地方煤矿主管部门可商同财政部门用罚款改善煤矿生产条件和安全设施。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与国家有关规定不符时,执行国家规定;与省内过去有关规定不符时,执行本条例。
第三十五条 本条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由省煤炭工业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1985年1月4日

四川省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办法 (试行草案)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办法 (试行草案)
四川省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积极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制,保护农业承包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和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四川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农业承包合同是农村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与承包者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而签订的书面协议。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农村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与承包者之间签订的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等承包合同。
第四条 农村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集体所在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的发包方;该合作经济组织的社员家庭、个人和专业队、专业组是承包方。
由发包方发包的耕地、山林、水面、荒地、果园、茶园、桑园和机械设备、耕畜、农具、房屋、厂 (店)、晒场、圈舍等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发包方。承包方只有按合同规定用途的使用权,不得损坏,不准变卖、出租、抵押和擅自处理。承包耕地不不荒芜或进行破坏性经营,不得私? 宰鞣桥┯玫亍? 第五条 订立农业承包合同,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符合本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章程,有利于坚持土地公有制,有利于完善家庭经营与集体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由社员民主讨论决定。
承包方式应当因地因项制宜,充分尊重社员的意愿。

第二章 农业承包合同的订立与履行
第六条 当事人双方依法就农业承包合同的主要条款经过协商一致,农业承包合同即成立。
第七条 农业承包合同的内容包括下列约定事项:
(一)合同名称、发包方法定代表人和承包人姓名;
(二)承包项目和承包期限;
(三)承包生产资料的数量及其管理使用办法;
(四)承包人交纳农业税和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的数量、时间和方式,提供农田基建工、义务工的数量和结算方式;
(五)承包人完成国家定购的农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和交售方式、交售时间;
(六)发包方向承包方提供的生产经营条件、服务项目、服务方式和组织社会化服务的收费办法;
(七)违约责任;
(八)当事人协商同意列入的其他条款。
第八条 发包方有要求承包方履行合同的权利,同时承担生产服务、管理协调、资金积累和组织资源开发、兴办集体企业的义务,不断增强为承包方提供服务和逐步改善生产基础设施的经济实力。
承包方有权独立自主地安排生产经营活动,有权享受集体提供的各项生产、生活服务,同时承担按时交纳集体提留和提供劳动积累。完成农业税和农产品定购等项义务。
第九条 承包生产指标,一般应按前三年平均产量 (产值)加上有把握达到的增产部分确定;多种经营项目应根据生产能力和费用定额确定。
第十条 农业承包合同采用书面形式,由发包方法定代表人和承包人签字或盖章,并加盖合作经济组织公章。农业承包合同签订后,可到乡 (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或公证机关办理鉴证或公证手续。
第十一条 农业承包合同依法签订后,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双方必须严格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

第三章 农业承包合同的变更与解除
第十二条 农业承包合同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允许变更或解除:
(一)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会讨论同意,又不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
(二)由于重大自然灾害或一方当事人无法防止的外部因素,使合同部分或全部无法履行的;
(三)订立农业承包合同所依据的国家政策、计划,发生重大变化,严重影响一方利益的;
(四)一方违约,使承包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或没必要继续履行的;
(五)由于承包方丧失劳动能力等原因,使合同失去履行条件的;
(六)承包方进行破坏性生产经营,经发包方劝阻无效的;
(七)承包的土地或其它自然资源被征用或调整的。
第十三条 当事人一方要求变更或解除农业承包合同,应及时通知对方。对方应在接到通知后三十日内答复 (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约定的期限答复)。过期不答复视为默认。
第十四条 单方面变更或解除农业承包合同,使另一方遭受损失的,除依法可以免除责任的外,责任方应当赔偿对方的经济损失。
第十五条 双方同意变更或解除农业承包合同应达成书协议,并经双方签字盖章后方能生效,协议未达成前原农业承包合同仍然有效。经过鉴证或公证的农业承包合同变更或解除后,应到乡 (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或公证机关备案。
第十六条 发包方的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动,发包方或承包方发生合并、分解时,原来签定的农业承包合同仍然有效。
第十七条 承包方在承包期内将合同所规定的项目转包给第三者时,应向发包方备案。

第四章 违反农业承包合同的责任
第十八条 由于当事人一方的过错,农业承包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违约责任;如属双方的过错,应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别承担各自应负的违约责任。
第十九条 当事人一方违约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实际损失超过违约金的,还应进行赔偿,补偿违约金不足的部分。对方要求继续履行农业承包合同的,应继续履行。
第二十条 当事人一方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农业承包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时,应及时向对方通报不能履行、延期履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理由,经乡 (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证明后,允许延期履行、部分履行或不履行,并可根据情况部分或全部免于承担违约责任。? 笔氯艘环讲扇∫欢ù胧┛梢约跚崴鹗Ф床扇〉模蛴Τ械R欢ㄔ鹑巍? 第二十一条 承包方出卖、出租承包土地,发包方有权立即收回,并没收非法所得;对承包土地弃耕荒芜的,应赔偿经济损失;擅自改变用途或毁坏的,应当限期恢复原状,逾期未恢复的,加倍赔偿损失。
第二十二条 承包方对承包的农机具、生产设备设施、房屋等,因使用、维修、保管不善造成损失或丢失的,由承包方负责修复或赔偿。
第二十三条 承包方未按照合同规定及时交售国家定购农产品任务,未及时上交农业税和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等,发包方有权责成承包方尽快完成,由引而发生的误工等费用由承包方负担。
第二十四条 发包未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和数量提供生产资料或生产过程中的服务,给承包方造成经济损失的,由发包方负责赔偿。

第五章 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调解与裁决
第二十五条 农业承包合同发生纠纷时,当事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
协商未能达成协议的,任何一方可以向所在村的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小组申请调解。村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小组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调解,促使当事人双方互相谅解达成协议,发出调解书。当事人双方应当遵守执行调解达成的协议。
第二十六条 调解达不成协议的,可向乡 (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申请裁决。对调解达成的协议反悔的,可在接到调解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发包方所在地的乡 (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申请裁决。乡 (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时裁决? ⒊霾镁鍪椤5笔氯怂接Φ弊袷刂葱胁镁鼍龆ā?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对裁决不服,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六章 无效农业承包合同的确认
第二十八条 下列农业承包合同为无效合同:
(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
(二)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
(三)违背合作经济组织章程或社员大会、社员代表会决议的;
(四)发包方无权发包的;
(五)采取欺骗、胁迫等手段签订的;
(六)主要条款不明确而无法履行的。
无效的农业承包合同,从订立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第二十九条 无效农业承包合同的确认权,归乡 (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和人民法院。
第三十条 农业承包合同被确认无效后,一方当事人依据该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返还给对方,有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对方由此所受的损失。如果属双方都有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故意造成农业承包合同无效的当事人,可给予经济和行政处罚。

第七章 农业承包合同的管理
第三十一条 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第三十二条 乡 (镇)人民政府设立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由乡 (镇)长、乡 (镇)经营管理站长、乡 (镇)文书、司法助理员等人组成,管理农业承包合同。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
(二)指导农业承包合同的签订;
(三)检查、监督农业承包合同的履行;
(四)负责农业承包合同的鉴证;
(五)负责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裁决;
日常工作,由乡 (镇)经营管理站承办。
第三十三条 村建立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小组,由村民委员会主任 (或联社主任)、专业会计、调解委员会主任等人组成,管理农业承包合同,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
(二)指导农业承包合同的签订;
(三)检查、监督农业承包合同的履行;
(四)调解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五)保管农业承包合同的档案和有关资料。
日常工作由专业会计承办。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开发性项目的跨地域承包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非本合作经济组织成员要求订立农业承包合同,应提供所在乡 (镇)人民政府的证明,经考察合格方可签订农业承包合同。发包方要求担保的,可由有偿还能力的单位或个人担保。担保单位或个人在承包方不履行合同时负连带赔偿责任。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省农牧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1987年12月22日